十分喜歡這個「香港的後花園」,喜歡她是因為她把人類連繫在一起,喜歡她是因為它把人類和自然連成一線。這個後花園的開端,每位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小小環保紙箱,不過參與者須把自己的種子植入他人的紙花盆內,這是一種真實的交流,有情感、感受得到的接觸。 |
第一次探望這個後花園的蔬菜時,那些傘菌還沒出現,兩個星期後,花盆內、花盆間相繼出現了各種蘑菇和野菌,如此發展下去,這個後花園會升格為森林嗎? 有了這些野菌後,「香港後花園」像是被童話化了! |
某些環保花盆在自然的變化下,變得更有「男人味」。和人類也很相似,有經歷的人才更有味道。 |
數一數下面的 Pet Society 住了多少人?如果全 Pet Society 的市民在 Pet Society 買少一件裝飾,在現實世界多栽種一盆像以上的植物或蔬菜,放到窗台和屋頂上,你猜那般綠色力量會有多強?不需要全民的力量,只需 Pet Society 的社群,三個月後,香港的綠色足以比現在多出好幾倍。 綠色建築給人的印象太前衛和太先進了,我們真的需要等待專家的綠色建築設計藍圖嗎?等待高新的綠色科技時,Pet So 社群可能已完成了這項綠色任務。 |
動物都愛生活在自然的環境裡,只有人類是例外,大家是否願意把我們霸佔了的地方,還原成接近原來的模樣?在大廈外牆鋪上植物除了可以令樓宇降溫外,還能讓我們從返大自然。依傍在這幅外牆總比硬生生的石壁來得舒適吧! |
很欣賞 「Second Skin」設計師的意念,動物不怕自然的荒野,不過許多人卻很容易對自然的環境產生恐懼感,「Second Skin」像告訴大家這片土地被人類征服了,讓人安心走進其中,令人類更樂於接觸大自然,這是讓人類重投大自然懷抱的第一步。 被人類養大的大象和老虎需要求生訓練,方能重返大自然,原來我們也在培訓自己,好讓大家能夠重返大自然。 |
起初還以為它們是供植物用的太空艙,原來它的名字是 Andrea,透過靜音風扇把空氣引進植物的根部系統,再經過水和泥土的過濾,運用天然方法把空氣淨化。 天然過濾是個非常好的意念,不過由於內置電風扇,需要電力來維持運作,問題是香港的電力來自燒煤,用電的過程會同時污染空氣,除非它淨化空氣的速度大過產生電力時污染空氣的速度,否則要等待綠色能源的配合,它才有用武之地。 或是,Andrea 的功率比現時的空氣淨化機為高,可以用較少電力來淨化相同容量的空氣,如果是這樣,它同樣有發揮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