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澳,大部份人會以東涌為起點,然後乘坐 11 號新大嶼山巴士直達,或者乘坐纜車先到天壇大佛,再轉乘巴士前往。
大家知否有條名為「東澳古道」的行山路線?它可以讓大家身體力行,以付出汗水的方式前往大澳。
東涌和大澳還未發展時,村民就是憑這條古道往來兩地。想體驗百多年前,人民的生活,就從「東澳古道」開始吧!
深知攝影之友行山之餘,都希望拍到漂亮風景。此行會遇上美景嗎?東澳古道主要沿大嶼山北部的海岸而行,大部份時間都會看見大海,景觀可謂一望無際,沿途還有長達 50 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作配襯,令構圖變化多端。
事不宜遲,就從港鐵東涌站 B 出口出發,經過纜車站,橫過紅綠燈後,右轉,再沿階梯往上走,路過涼亭後,便會發現東涌小炮台(上圖)。
「小炮台在哪裡?」朋友們都有相同的疑問。
小炮台的遺址就只剩下這一小節的城牆,大家只能靠想像力還原當時的防守情景。為免大家失望,小炮台的鄰近有個唐代灰窰。它是興建赤鱲角機場時發現的,後來被移師至此。可惜,這個灰窰被鐵絲網重重包圍。
離開小炮台,往下走,跟前便會出現舊東涌碼頭,這裡是觀賞纜車的最佳地點之一。
彼鄰東涌碼頭的便是馬灣涌村,大家可參閱《
倖存的漁村:東涌馬灣涌村》獲取更詳盡的資訊。
背後的逸東邨與小漁村成了強烈的對比。
穿過逸東邨後,便是侯王廟。
侯王廟附近有條小海溝,本來景色相當不錯,無奈垃圾太多,還是「垃圾蟲」太多呢?
前方,有塊「東澳古道」的路牌,標示著東澳古道之旅正式展開。
差點忘了告訴大家,東澳古道沒有艱難的路段,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但長度卻有 17 公里,是個考驗腳力的遠足路線。
初段與花草樹木接觸得最多,後段則以大海為主。
不久,大家會走進䃟頭村。這一排充滿歷練的古老石屋,很適合拍攝人像,是不?
前方的大橋就是 2009 年尾開始動工,至今還未竣工的港珠澳大橋,而後方有停機坪的地方當然是香港國際機場,每隔 2 分鐘便有飛機升降。
小編最喜歡的反而是眼前的海溝,有著碧綠的海水,又有價值不菲的港珠澳大橋作背景。不少快艇和滑水人士於此水道來回穿梭,既漂亮又帶點熱鬧。
到達大澳前,大家將會從不同角度觀看到港珠澳大橋,配合不同橋段及前後景,效果相當千變萬化。
繼續走,便會遇見那片啡色漸變至綠色的大海。
我們還是身處地平線,暫時只能以平視的角度去鑑賞那條大橋。
不久,大家便要往上爬。不要擔心,全程的最高點也只不過是 80 米左右,但要上落約 8 次。
看,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豁然開朗?還是唐朝王之渙的 《登鸛雀樓》說得對,「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若不是當天霧霾嚴重,便可以清楚看見遠方的人工島,但不知「長炮」能否拍到人工島崩堤的情況呢?
居高臨下,大橋像條巨龍般綿延不絕。東澳古道絕對是與港珠澳大橋合照的好地方!
適逢芒草的季節,更可於金光閃閃的草叢間穿插。大家可以拾起地上的芒草,但千萬不要採摘,愛惜大自然。
遠處隆起的地方就是人工島,以芒草作前景又是另一番氣象。
當遇到警告牌,指出前面有山泥傾瀉危險時,左轉上山就對了,既能依指示減低風險,又能享受更多景色。
相信小編吧!這個小山坡真是風光明媚,從岸邊繞道而行的話,絕對會後悔。
小山丘上,有個建於 1902 年的「嶼北界碑」,刻著有關英國租借新界的撮要。
以俯瞰的角度看大澳,才能感受到棚屋間的密密麻麻,才可釋疑大澳與大海的關系。
站在小山丘上,可以 360 度飽覽整個大澳,又有蜿蜒小路,非常棒的觀景位置。
從高處才能弄清楚楊侯古廟在大澳的位置,原來古廟的地理位置相當獨特,既像半島,又像內海灣。
向大澳不斷邁進,便會發現包圍大澳的水道;水道以外,全是茂密的叢林。
當可以清楚看見大澳棚屋時,表示此行程已到尾聲。棚屋、船隻、水道都是大澳的特色。大家都不會陌生吧!
大澳的新基大橋是拍攝棚屋的最佳位置,兩排的棚屋左右分間,中間的水道,有無數的小艇來來往往,百分百是傳統的大澳畫面。
大家喜歡這條全程有港珠澳大橋為伴,又可購買海味和蝦醬的生態之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