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黑白還是後製黑白

「應該用數碼相機的黑白模式或是用 Photoshop 把彩色相片轉換成黑白?」我也數不清多少人問過這條問題了。一般,我會回答: 「先拍彩色的照片,然後回家才後製成黑白吧!」這個答案理據是彩色可以輕易地轉成黑白,但把黑白照片化成彩色,簡值是件鉅大的工程。

以上答案是自己標準的答案,即暗示有個不標準的答案吧!
玻璃瓶的黑白照片

首先我們要明白黑白照和彩色照片的其中一項最大差異,就是色彩,假如物件間沒有明確的光暗反差,彩色照片還可以運用色彩間的對比來突出主體,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一個好例子。
荷塘裡的萬綠叢中一點紅

至於黑白照片主要靠光暗、條線和圖案來托出主角,沒有明顯的光比下,條線的捕捉變得相對重要。

條線和圖案的捕捉製造了黑白模式在有預覽功能的數碼相機的生存空間,因為透過黑白預覽 ,由於沒有了色彩的搔擾,迫使用家把全幅精神投放於光影對比和線條間,從而間接地幫助用家拍出較高質的黑白相片。
魚兒和海葵的黑白照片

不同牌子的相機對黑白照片的轉換也有不同,有的對紅色較敏感,有的對綠色較敏感,如果對綠色較敏感,用黑白模式拍綠葉時,會有較佳的效果,通過 LCD 就能即時知道當前畫面轉成黑白後的模樣。

不過,如果相片是彩色,可以透過「執相」軟件針對畫面的色彩佈局來製造出最佳的黑白對比效果,不過這就需要用家有一定的修圖水平。如果沒有「執相」知識的,或沒興趣後製的用家,相機的黑白模式可以讓您即時確認結果才按下快門鈕。
不同灰度的黑白照

還是堅持菲林相機的用家呢?到底該用彩色或是黑白菲林呢?和數碼用家的問題很近似,問題在於會否後期製作。如果不會,由於沒有預視的優勢,攝影師只能藉著對底片特性的認識和對彩色濾鏡的運用來增強畫面的黑白對比,否則整張相片可能變得灰沉沉,好與壞取決於攝影師對拍攝黑白照的經驗和功力。

如果不想後製或想練習拍攝黑白照的數碼單反用家,同樣可以運用彩色濾鏡來拍攝黑白照。

不過真正的黑白菲林如 T-Max 有個地方是數碼黑白不能相比的,就是到沖晒店沖晒相片時,由於沖晒程序的分別,只有真正的黑白菲林才能沖晒出純黑白的相片。數碼檔案和非正真黑白菲林,晒出來的相片會略帶微黃,不過若在家中用打印機印出黑白照,就不會因為沖晒程序的關係,使得黑白照微微帶黃。





其他文章

京都賞櫻之旅:清水寺的夜櫻

有人說清水寺那道光破壞了清水寺的美感,我卻認為它是清水寺的神來之筆。它,劃破了靜寂的夜空,為平平無奇的黑夜添上了光明

什麼是Crop Factor?

要了解什麼是Crop Factor,要先從感光元原的大小講起。在相同的焦距下,感光元件的大小會影響視角的大小。APS-C底片格式

Nikon 18-300 VR 超級天涯鏡

AF-S DX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是一支超級天崖鏡超級變焦鏡,一支擁有16.7X倍變焦的鏡頭,售價美金一千元

【免費模特照片】免費下載十萬張人工智能(AI)生成頭像

廣告公司、網站製作、後製教學等,都有可能用上模特兒的照片。不論是邀請模特兒拍攝,還是使用圖庫照片(Stock Photos),除額外費用外,還得遵守與模特兒簽訂的使用手則。一旦違反合約,模特有機會控告使用者。隨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一日千里的發展,電腦已可繪出從未出現過的人物。由於人像是人工合成,照片在使用上會較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