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石板街到荷李活道

如果要選一條街代表中環,不知大家會選那一條呢?我會選擇「石板街」,因為她是一條既有特色,也極豐歷史和回憶的一街老街。

和許多中上環的街道一樣,大多數街名的背後都隱藏著殖民地的故事。其實,石板街的真實名稱是砵典乍街 (Pottinger Street),是香港政府在 1858 年以香港的第一任港督享利‧砵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的名字命名。砵典乍就是鴉片戰爭時指揮英軍攻佔舟山和長江一帶的統帥,也是簽定《南京條約》的英方權威代表。

起初,砵典乍街由皇后大道中開始,沿荷李活道一路往上建,可惜那段地面陡直非常,工人唯由用大石一塊一塊地以梯級的形式鋪砌,既方便了行人的上落,也能把雨水引到路的兩旁,從而瀉去。

因砵典乍街由許多的石板鋪設而成,香港人就把她稱為石板街。大家踏在那些石板上,記得要感謝百多年前,把千斤重的大石抬到那兒的工人們,沒有他們當年的汗水,今天,我們也不會有那麼獨特的一條街道。



從前,石板街的店鋪賣的大都是成衣 、 雜貨 、 文具等。
現在,石板街兩旁的店鋪大都化身為酒吧和食肆。

塗鴉也成了石板街的新衣裳,為那灰沉沉的香港老街增添了一點色彩,也加多了一份活力。

石板街是荷李活道和干諾道中的橋樑,她把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連接起來。來到了砵典乍街,大家不礙多走幾步,走上荷李活道,欣賞那楝甚有殖民色彩的中央警處和域多利監獄,那麼經典的香港建築,真是買少見少了。

向荷李活道繼續往前走,沿途會發現各種類型的舊店鋪,店鋪雖舊,但人情品依舊,因此,走在中上環,一定要尋回那些淹沒在高樓大廈裡的人情味。

沒有頭緒中上環有那些傳統店鋪?醬醋、涼果、茶行、酒莊、紙紮、補傘等,都是傳統的特色行業,不過有些傳統手工藝已因後繼無人,逐漸失傳。

要是明白十九世紀未,中上環的店鋪喜歡以「一街一貨」的形成經營,如「花布街」即永安街、「藥材街」即高陞街、「海味街」即永樂街等,便能事半功倍地發屈出那些散落在中上環的人情味和回憶。

如果還沒到過永利街,還能順道走到那兒呢,因為她也是身處中上環呢!可見,由石板街到荷李活的一帶,處處都充滿香港的故事。





其他文章

5D MarkIII:影片拍攝的大躍進

影片拍攝方面,5D Mark III再下一城,進一步強化了影像功能,包括更佳的降噪技術,更長的拍攝時間,和內置的耳機插孔以供聲音監察

京都賞櫻之旅:哲學之道(1)

哲學之道的最大特色就是那條長長的河溝,河的兩岸都種滿了櫻花樹,特別榮幸的是,那天的櫻花都是滿開的,即是全開,且處於

膠片/菲林片幅大比拼

膠片和數碼感光元件一樣,面積越大,影像品質越好,因為影像確實地被鏡頭以光學方法放大了,連細節也被放大並記錄於感光媒體上

把全景照片「星球化」

「星球化」就是把長條形的全景照片變成獨立的星球。整個星球的人物就是那張全景照所包涵的內容。「星球化」的攝影和後期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