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白田邨第1-3、12座

白田邨
消失中的第1、2、3、12座

香港的老公屋告訴著大家一段又一段的香港故事。要閱讀這個故事,不必翻開書本,走進其中,便能感受和了解得到。老牌公屋實在太老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都一座座在消失中,牛頭角下邨、蘇屋邨等便是其中的例子。

今年將要消失的舊式公屋就是白田邨的第1、2、3座和第12座,這是清拆的第一階段。剩下的白田商場也只能多活數年至2016年。餘下的第9、10、11和13座也會在2018年在地球上消失。想親眼目睹香港公屋史的讀者真是要手快了,因它們已在消失中。

白田邨
要參透香港的公屋史先要熟讀香港的公屋設計。白田邨的第1-3和9-13座都屬於公屋的第七型徙置大廈,又稱舊長型大廈。不要少看第七型徙置大廈,房委會出世前,它已經出現了,養活過不少人口呢,非常利害!

由於設計呈長方形,所以就被稱為長型大廈,就是如此簡單。
白田邨
幾個老牌的公屋在顏色上都非常近似,彩虹邨、啟業邨和白田邨都以彩虹為藍本。如果不熟識它們的朋友,真可能會弄錯白田邨為彩虹邨。
白田邨
白田邨樓宇的高度也在訴說著香港的故事。白田邨是1975年左右的產物,當時的人口只有四百多萬,而且可建屋的地方還多得很,所以白田邨沒有長成近年動輒也有40層高的龐然大物。
白田邨
很多舊屋邨都有個小斜坡,也是每個小孩的遊樂場。可惜,現代小孩都只愛iPad和iPhone等。
白田邨
白田邨大廈的高度也相當參差,由五、六層到十多層也有,形成高低起伏的山巒,比起海邊的大屏風,白田邨的設計更富人性。這份人情味和鄰里關係一樣,都埋沒於新建的大廈裡,難度往事真的只能回味?
白田邨
遊覽當天,剛好遇上受重建影響居民的研討大會,大家都討論著新居所的問題。房委會建議居民遷到蘇屋邨新落成的單位,但居民都對白田邨充滿歸屬感,寧願想盡辦法留在白田邨。也有嫌蘇屋邨太偏僻,太老遠了而反對搬遷。
白田邨
沒有参天的高樓,到處都可望見藍天白雲,難怪白田邨的居民都不願遷到新樓去。試問那裡還有那麼開揚的平民百姓居所?

相關文章:
1. 《觀塘七十二家房客
3. 《牛下髮廊的紅白藍
3. 《葵涌焚化爐 - 消失了的煙囪





其他文章

【攝影名詞】什麼是法蘭距?玩老鏡前,必需學會的知識

什麼是「法蘭距」 (Flange Focal Distance)?法蘭距 (FFD) 是指從鏡頭金屬接環到感光元件間的距離。既然牽涉到鏡頭接環,法蘭距當然只和「可更換鏡頭相機」有關

綠色的南生圍

還是比較喜歡發現小鱷魚貝貝前的南生圍,人比較少,廢物比較少,天比較藍,草比較綠。每次到南生圍總喜歡乘那世上最貴的船

人像攝影:體位的裁剪指引

「那張照片裁了頭,不好看。」初學人像攝影時,曾否被人提點過以上的要點?那是關乎美感的關係。如果把首部和肢體隨意剪裁

【上窰家樂徑】一小時快閃行山遠足:上窰民俗文物館、曝罟灣及龍坑河

上窰家樂徑與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相連,而當中的主角是位於西貢郊野公園內的「上窰村」,是條始於 19 世紀的村落,由廣東省寶安縣黃氏族人所建。由上窰進入,大網仔離開,全程只需一小時,是條超級輕鬆的行山徑,絕對適合一家大細。交通上,可於西貢市乘搭 94 號巴士,於北潭涌巴士站下車。